1. 望远镜头的成像特点
1、标准镜头
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能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形像。同时,标准镜头的体积小,携带方便。
2、广角镜头
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能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善于夸张前景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
3、望远镜头
镜头焦距长,从而视场角窄、景深浅。适合拍摄朝阳、夕阳、月亮等天体。
2. 标准镜头,望远镜头,广角镜头的成像特点
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的区别主要在于焦距不同、取景范围不同和拍摄对象不同。
1、焦距不同 广角镜头是焦距在40mm以下(17mm——35mm)的摄影镜头; 长焦镜头是焦距在60mm以上(60mm——400mm)的摄影镜头。
2、取景范围不同 在同一个地点取景,广角镜头的取景范围要比标准镜头多得多,而这就是广角镜头的特点,即其取景的范围可以比我们肉眼所及的范围还要再广; 长焦镜头有种类似于望远镜的功能,可以协助我们拍摄到远方的物体。但是其取景范围远远比肉眼所及范围小(视点小),方便远距离抓拍。
3、拍摄对象不同 广角镜头焦距很短,视角较宽,而景深却很深,比较适合拍摄较大场景的照片,如建筑、风景等题材。 长焦镜头的焦距长,视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离上能拍出比标准镜头更大的影象。适合于拍摄远处的对象。 由于它的景深范围比标准镜头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虚化背景突出对焦主体,而且被摄主体与照相机一般相距比较远,在人像的透视方面出现的变形较小,拍出的人像更生动,因此人们常把长焦镜头称为人像镜头。
3. 望远镜头的成像特点有哪些
1、放大倍数 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但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景物被望远镜拉近的程度,比如一具10倍放大倍数的望远镜表示用此望远镜观察距观察者1000米处的景物的效果,距观察者不使用望远镜而直接在100米处肉眼观察该景物的效果是一样的。
2、视场角 (视场范围)用1000米处产品可视景物范围标示,如126M/1000M,表示距观察者1000米处,望远镜可观察到126米范围的视场。
3、出瞳直径 是粗略描述成像亮度的参数。在弱光环境下,越大的出瞳直径,单筒望远镜可以带来更清晰的图像。 人类的瞳孔,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最大不会超过7mm,所以大于7mm的出瞳直径,无意就是一种光线上的浪费。
这一参数,不能完全反应望远镜的好坏,因为这个参数,只要符合制造规格,即可达到数值上的要求。出瞳直径越大却有另一番好处:越大的出瞳直径,越适宜在颠簸地环境下使用,观测画面会比较稳定,所以像7X50这类规格的望远镜,多适用于海上使用。
该数值可以用物镜直径除以放大倍率得出。 4、分辨率 分辨率(resolution,港台称之为解释度)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的多少。
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5、黄昏系数 由德国蔡司光学公司发表。
反映了不同口径和放大倍率的望远镜在暗光条件下的观察效能。计算方法:望远镜的倍率和口径的乘积求开平方。 6、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 物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物镜的焦距,用符号F表示。
物镜的直径没有被框子和光阑挡住的部分叫做物镜的有效口径,用符号D表示。天文望远镜的性能主要就是以这两个数据为标志。 7、集光力 在暗处时,人眼的瞳孔直径一般约为7mm。
因此,就把望远镜物镜的有效面积相对于瞳孔面积的倍数叫做集光力。
4. 望远镜头的成像特点是
1、物镜的成像特点: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的成像的特点: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5. 相机望远镜头
在摄影中,滤镜是重要的附件之一。它除了可以过滤掉一些杂色之外,还可以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
选择方法:
1. 焦距:根据拍摄距离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焦长的滤光镜,一般而言,50mm的广角镜头适合配用50mm或70mm的短焦距滤光镜;85mm的长变焦头则需配用100-180mm长焦段的中、远摄滤 光 镜;200-240 mm 的望远镜头则需配用300-320 m的中、远摄大口径镜片。
2. 镜头光圈:大光圈需要小口径的滤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f1.4的大光圈则需要使用80-100mm的小口径滤镜;而f2.8的镜头则需要120-200 mm的大口径过滤器了。
3. 拍摄题材:如果画面中的主体比较突出的话,可以选择浅景深效果较好的超广角或鱼眼镜头来配合使用较大的滤镜来达到虚化背景的目的;如果画面的主题比较模糊的话,则可以选用较深的景 深效果的定焦和长焦头搭配较小的滤镜来达到清晰主体的目的。
6. 望远镜的影像特征
佳能数码相机穿着玫瑰红的外衣,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圆形,打开后,它变成了一个“伸缩望远镜”,正在找美丽的景色,再传送到屏幕上。
它真是小巧玲珑呀!
在它的右上角有一个闪闪发亮的“小眼睛”,那是闪光灯。
一部相机就是一位好朋友,也是一个你随时想看就可以看的美好回忆的载体。
世上没有人会把同样的风土人情,同样美丽的景色拍进同一部相机里。
7. 望远镜头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1、物体通过物镜,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2、成的实像透过目镜,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
镜)
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一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
就在物镜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的的、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8. 望远镜显微镜成像特点
初中物理课本中介绍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分别称为物镜和目镜,下面依次介绍:
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只倒了一次,所以最后我们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2、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也正好成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只倒了一次,所以最后我们观察到的像也是倒立的;说明:有的望远镜分别由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透镜组成,这时候就能观察到正立的像了,但这不是我们初中学习的内容了.
9. 远望镜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实用与否,看使用者经常拍的题材了。
下面讨论的是全画幅镜头效果。
1 拍摄风景的,推荐广角定焦。
2 比较喜欢拍城市道路上的景色的推荐35mm。这个焦段视角比广角收窄,注意力比较集中,又有足够的视角空间来表达背景。改焦段号称人文镜头,这个焦段的人物主题与环境的大小关系比较好控制,能够突出主体有能描绘环境。从这个角度看,35mm应该是最常见的定焦镜头。
3 如果喜欢特写,比如花草的近距离特写,可以用50mm,可以突出主体细节。
4 如果拍人像,推荐85mm定焦。人脸在这个焦距下不会有广角畸变引起的脸部膨胀,脸型会更好看一些。配合大光圈,可以有适宜人像的虚化效果。
5 需要远距离拍摄。比如拍动物,大型比赛活动等。摄影师无法靠近,需要长焦距的远望效果来拍摄主体。
从题材确定镜头焦距的选择,其次是要确定是否需要快速对焦,大光圈,防抖等其他要求。
10. 望远镜头的拍摄特点
一般的说,望远镜=标准镜N倍,即望远镜头/标准镜=倍数,亦就是讲,例:一个200mm望远镜头,拍摄200M中的景物,所得到的影像,若用标准镜头拍摄同样大小的影像,(理论上)必须在离景物50M处拍摄!(如此类推)
镜头简介
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由多片透镜组成。各种不同的镜头,各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它们在摄影造型上的应用,构成光学表现手段;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一指和二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称光学镜头,把二指称镜头画面。
11. 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正立缩小的虚像。
物镜焦距较大,目镜焦距较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位于物镜后焦点以外(与焦点很近),目镜再将其放大。
最后的虚像比物镜所成的实像大,并不是说虚像比原物大,实际上望远镜最后所成的像是比原物要小,只是把远处物体移近,增大了视角。
光线被凹面镜反射或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合在一起所成的影像。不仅可以显现在屏幕上,亦能使照相底片感光,摄影或放映电影均须利用之。光源在主焦点以外时才能产生实像。
扩展资料: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受;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
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这是因为光源处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了视错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另一处(s')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如果把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前面点上一根蜡烛;此时,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
参考资料来源: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