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具有电影感的画面?除了浅景深以及独特的色彩,宽画面也能够带来更有吸引力的视觉感受。比起裁切上下画面的方式,变形宽银幕镜头更能利用相机cmos的全部像素,同时还会有 椭圆光斑、瀑布焦外、 眩光拉丝 等效果。
1、外观设计
老蛙Nanomorph系列有 27mm T2.8、 35mm T2.4和 50mm T2.4三种规格,均能覆盖S35画幅,并且有蓝色、橙色 、银色(透明色)拉丝眩光可选。
通常来说,变形宽银幕镜头有1.33倍、1.8倍、2倍等几种变宽倍率,倍率越高,变宽的椭圆光斑和瀑布虚化越明显。老蛙Nanomorph系列提供 恒定的1.5倍压缩系数,是为现代相机 3:2的CMOS所适配的,能够充分利用传感器的全部像 素,并且依旧保持普通镜头相同焦距的景深以及透视关系。
这组镜头可以选择包括 X / R / E / DL / L / Z / M43在内的 常见无反卡口,以及 PL / EF这两种适用于常见摄影机的卡口。外形和整体设计的目标为轻量化,不给携带和拍摄造成负担,搭配无人机拍摄都算轻巧,随手揣进小包里更是没问题。
三种焦段中最重的50mm T2.4,重量也仅为 390g(无反卡口)/ 550g(PL、EF卡口)。无反卡口三种焦段的滤镜尺寸均为 55mm,选购滤镜时的成本比较低。而且 作为一组电影镜头,对焦环与光圈环尺寸一致,拍摄时更换镜头也不需要移动跟焦器、遮光斗等附件。
这组镜头延续了老蛙 金属材质的镜身设计,做工扎实、防护性好并且质感十足。但是镜体上的刻字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被磨损。
镜头对焦环行程较长,以35mm T2.4为例, 对焦行程约3/4圆周,因此推荐搭配跟焦器使用。转动阻尼适中,并且有米、英寸两种单位下的数值标识,可以较为精确地调整焦点。
光圈环靠近卡口处,采用无级光圈设计,转动时阻尼适中、行程较短,在拍摄时,能够很顺滑地控制光圈,保证画面曝光过度自然。
镜头光孔为圆形,导致椭圆光斑的原因是光阑前面的柱面镜,同时也压缩了成像画面,形成逆光拉丝的效果与特殊的焦外成像。
在光圈环与卡口之间可以看到FB-adjust (后焦调节旋钮)。后焦调整一般是为了保证镜头上无限远刻度在相机焦平面上能真正合焦而设计的。使用时,需要先将对焦环转至“无限远”,其次逆时针拧松FB-adjust旋钮,转动调节扳手以调节法兰距补偿直到最清晰位置。
2、分辨率
分辨率算不上是变形宽银幕镜头的优势,尤其是边角部分的表现,相较同等光圈下的中心画质而言,软化比较明显。
从单支镜头的表现来看,35mm T2.4是最稳定的,最大光圈时中心和边角的表现都不太扎实,但稍微收缩至T2.8,中心和边角画质则明显提升;整体表现在T5.6-T8时达到最好;而小光圈下中心还能维持,边角则有比较明显的软化。
50mm T2.4的表现较35mm T2.4要弱一些,在光圈收缩至T2.8时,边角的提升不多;在T5.6和T8时才能达到最佳表现。
而广角的27mm T2.8在大光圈下中心和边角的表现都比较软,直到T5.6时中心和边角画质提升到正常水准,而T8-T11时表现最佳,这样的表现也一直持续到最小光圈。
3、畸变
三种焦段所拍摄的画面都存在可见的枕形畸变,这也是为了更宽的视野所要作出的牺牲。其中50mm T2.4的畸变相对轻微,另两支镜头的畸变更明显一些。
4、暗角
这组镜头无法覆盖全画幅像场,因此搭配全画幅主机拍照时,会有非常明显的暗角,基本上无法直接使用。
需要进行1.5倍裁切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裁切后几乎只在最大光圈下有非常轻微的暗角,T4时暗角已经不会对画面有影响。
搭配全画幅主机拍摄视频时,开启S35模式暗角控制就很到位。使用M43主机同样也可以正常拍摄,都只在最大光圈下有比较明显的暗角。说明这组镜头覆盖的像场足够大,在S35、M43画幅上都只会在最大光圈时存在轻微暗角。
5、实拍
使用变形银幕镜头拍摄时,画面会出现挤压变形,如果想要 监看还原后的正常画面,需要开启相机的反挤压显示功能。我们使用的是松下S1H,机身内自带反挤压显示。而部分没有该功能的相机,需要用到支持反挤压的监视器或者图传才能在相机屏幕上正常显示。
拍摄变宽素材后,需要在剪辑软件中做如下还原:垂直高度不变, 水平宽度做150%放大。1.5倍变形倍率经过调整后,在16:9画幅上的比例是2.66:1,而搭配具备3:2比例OpenGate模式的机器,可以实现接近标准的2.25:1比例,最大化利用相机CMOS的全部像素。
相比于常见的1.33X变宽镜头,老蛙Nanomorph系列1.5 X变形倍率对画面压缩更强,可以制造更加宽广的视野效果。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