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的质感从哪里来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五个部分:主体,陪体,背景,前景,以及空白。
1.主体:是摄影师用以表达主体思想的主要形象,是画面的结构重心。照片中的主体,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
即可以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是一个故事情节。突出主体是摄影构图的重要也是首要任务。
2.陪体:是摄影师用来烘托,陪衬,辅助主体来表达内容的形象。陪体要为主体起很好的说明,引荐,美化作用。通过陪体也可以更深入地阐述主体。但陪体只能起陪衬的作用,拍摄者在选择陪体,安排陪体的时候,不能喧宾夺主,因为我们要强调的是主体,所以除了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
3.背景:是指在处于主体后面,衬托主体的景物。背景的主要作用在于说明主体所处的环境,突出主体形象,丰富主体的内涵。背景与配体一样,不可以抢眼过主体,只可以作陪衬,烘托主体的配角,否则我们就无法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4.前景:前景是指处于主体前面,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主体起烘托作用的景物。有效的利用前景可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并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5.空白:是照片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出了实体对象以外,起衬托作用的其他部分。它虽然不是实体,但可以沟通画面上的各个对象,帮主拍摄者表达情感。很好的运用画面的空白可以在突出主体的同时创造画面的意境。
五、构图的基本要素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
1.线条结构
2.影调(色调):黑白摄影中的影调包括黑,白,灰,三种色阶;彩色摄影中除各种颜色外,也存在着黑白灰的色阶,并影响着色彩色阶的层次与过度。
3.透视:摄影透视最重要也是最经常运用到的形式是焦点透视和空气透视
4.平衡:也叫均衡。是摄影头途中各种造型因素配合构成的一种视觉效果,包括相对平衡和绝对平衡。
5.对比:包括影调对比、颜色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形体对比、远近的对比、质感对比。
2. 电影质感是怎么拍出来的
《1917》最佳摄影师:我用对镜头的4个技巧!
01 质感和变焦
我一直喜欢定焦镜头,因为它迫使你去决定把摄影机放在哪里,去决定你要使用什么镜头。
因为大部分电影都没有脱离镜头的既定使用模式,所以我知道我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镜头。
一般来说,会用32或35mm的镜头来拍摄过肩镜头,中景应该会用35或40mm,标准的特写镜头应该都是50mm,大特写镜头一般会是65或75mm
02 镜头的意图
现在很多电影都是用覆盖镜头拍摄,可以把所有都拍下来,但那些经典的电影却不是这样。约翰·福特从未拍摄过覆盖镜头,但他很清楚他想要什么样的镜头,他的镜头跟随约翰·韦恩走出门外,走进一片广阔的荒野
03 镜头预设效果
我拍纪录片的时候用的是60mm,我只用59到57的变焦,这是一个很棒的镜头。但当我开始拍电影的时候,我开始用定焦镜头拍摄。
我拍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超16mm胶片摄影机,并带了一些定焦镜头,搭配AATON的16mm摄影机来获得最高质量的画面。
我不喜欢人造的效果,我不喜欢光晕,我不喜欢暗角,
04 镜头设计
如果想刻意地破坏画面或创造一个小暗角,我会把它当做一个特殊的效果用专门的镜头来拍摄。。
3. 摄影中质感
你好,因为摄影店的设备比较专业,摄影师技术也好,后期美化也好。
4. 摄影如何表现质感
你拍照是需要注意光线角度。修图时可以添加滤镜。
5. 摄影的质感从哪里来的
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使塑造形像显示出的各种物体所固有的物理特质,如软硬、 轻重、 粗细、糙滑等。
摄影师运用光线、色彩、线条、明暗等造型手段,使所摄影像不但与原来人物或景物相象或接近,而且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皮肤、 服饰、 家具、器皿等作为物质属性的不同特点。
例如皮肤质感可以显示角色年龄、职业、经历,特别是表现人物的气质。
胶片的感光特性(尤其是宽容度、颗粒度和感色性等)、照明光源的色温及亮度变化、摄影曝光的准确程度以及洗印加工中的影调还原情况等,都是影响质感准确表达的因素。
在彩色摄影中,常因配光校色的误差,影响到人、景、物的质感表达。
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
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6. 摄影的层次和质感
我们在拍摄时往往会发现自己拍的照片没有其他人拍的有质感,这是因为在拍照时主题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选定了自己喜欢的主题之后,可以搭配相应的动作表情以及背景,这样的话,拍出来的才是有质感的,而且是主题之外的东西都要抛却,这样会更加的干练简洁。
7. 摄影的质感从哪里来形容
胶卷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模一样的,同样原光学系统,部分中画幅胶片相机,直接把后背换成数码的,就要以共用成像部分了。
但是两者的成像,还是有差异的。数码拍不出胶片的感觉。胶片是银盐感光,当快门按下叶片打开的瞬间,进行的是光学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可以记录无数信息,而且色彩无级过度,更加有数码不曾有的“空气感”,可能理解为厚重感和层次感,只要扫描仪够给力,胶片什么都可以给。数码做不到,其感光芯片毕竟是人工制造,规律性排列,即使色阶再多层,它还是无法接近无数,在越好的显示器上展示就越是苍白,而且数码无色彩变化,追求还原,给后期留出足够的自由调整的空间,一切创作都要后期处理,这必然又成为另外一种累赘。
所以胶片依然未消亡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至少在现代数码工艺上还无法做到于光学化学变化相媲美。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