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煌美术作品
是二本。
为西北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它的前身是1937年7月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课。
1939年改称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其中设劳作专修课。
1941年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陆续迁址兰州。
1949年11月,劳作专修课改称为艺术系。
1958年西北师院艺术系与兰州大学中文系合并设置为“兰州艺术学院”。
1962年,艺术学院撤销,美术、音乐两系复归西北师院,单独设立美、音两系。
1996年12月西北师大艺术学院成立,下设美术系和音乐系。
1999年10月更名为敦煌艺术学院。
设美术学系、工艺设计系、音乐学系、音乐表演系、舞蹈学系等五个系。有音乐学、美术学、艺术学三个硕士学位点。
2. 敦煌美术作品欣赏感受
敦煌壁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中西方艺术融合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 艺术风格特点:
① 早期壁画(南北朝时期)色调热烈浓重,线条淳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 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 ② 中期壁画(隋唐时期)唐代是敦煌壁画的全盛期,壁画内容丰富,结构谨严,色彩华 丽,造型优美。在形象塑造上,更加具体而接近与现实中的各阶层人物,因而也就更加世俗化,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受。 ③ 后期壁画(宋元时期)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是公式化。供养 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 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 ① 借鉴外来人体解剖 ② 吸收了西域晕染法
3. 敦煌美术作品名称
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五台山图》,这幅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也有市井生活、人间百态,建筑多达200多个,人物有500多位,可谓一壁看尽众生相。
《五台山图》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自古以来就是朝圣者梦寐以求的供奉圣品,再现了1500年前五代时期五台山佛国圣境的宗教氛围和世俗风情画卷。
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采用鸟瞰式的透视法,描绘了巍峨敦厚、磅礴晋冀的五台山及其周围八百里以内的山川景色、寺庵兰若、城池房宇等建筑199处、桥梁13座、佛菩萨画像20身、僧俗人物428位、乘骑驼马48匹、运驼13峰,是世界上罕见的古老的巨大的形象地图。
4. 敦煌美术鉴赏
敦煌壁画特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敦煌壁画描绘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良愿,安抚心灵。
敦煌壁画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美赏生活;源于艺术,集成艺术;源于世界,分享世界
5. 敦煌美术作品怎么起名
火字旁十三画的字有:煜 煴 炜 炼 烟 煠 烦 煗 炀 煊 煖 煨 煲 煏 煸 煅 煳 煌 煤 煣 煺 茕 煇 煄 熍 煪 煰 煶 煫 煓 煟 煆 煋 煔 煵 煘 煁 煈 煂 焕 煍 煯 煃 煷 煝一、煤 méi 释义1、(形声。从火,某声。本义:烟尘)2、同本义 。3、指墨4、灯芯的余烬,即灯花 。5、煤炭,一种黑色固体矿物 。相关组词:原煤 煤渣 煤炭 元煤 煤精 洗煤 煤耗 煤层 红煤 硬煤 煤末 煤球 煤气 煤化二、煌 huáng 释义1、(形声。从火,皇声。“皇”亦兼表字义。本义:光明;光亮)2、同本义3、有火光的,闪耀的相关组词:煌煌 辉煌 炳煌 煌熠 敦煌 煌荣 煌灼 煌耀 韡煌 煟煌 荧煌 煌焜 焜煌 莹煌三、煜 yù 释义1、(形声。从火,昱( yù)声。本义:照耀) 同本义2、光耀;明亮 。相关组词:炳煜 霅煜 煜明 煜爚 熻煜 熠煜 晔煜 煜熠 煜霅 煜耀 煜炜 晖煜 晃煜 烨煜四、煴 yūn 释义1、(形声。从火,昷( wēn)声。本义:郁烟,不见火焰的燃烧而产生出来的许多烟)2、同本义3、微火;无焰的火4、暖和;温暖5、温和;宽容相关组词:烟煴 煴煴 煴恭 棼煴 煴斗 煴火 富煴 然煴五、煲 bāo 释义1、〈方〉∶壁较陡直的锅 。2、用煲煮或熬 。相关组词:铜煲 煲老藕 电饭煲 煲电话粥
6. 敦煌美术作品学生
敦煌壁画时间跨度长,始于商周,历经春秋战国,由秦汉至中华民国,历时二千一百余年。涵盖了秦,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北朝,隋代,唐朝,五代,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明,清,中华民国等二十一个朝代。
敦煌壁画特指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敦煌壁画描绘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良愿,安抚心灵。
敦煌壁画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美赏生活;源于艺术,集成艺术;源于世界,分享世界。
7. 敦煌美术作品绘画介绍
造型特色
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灾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颈项的长度,濒骨显露,用日之间的距离牧觅,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彻成为风流潇洒的“秀骨治像”。全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们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