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京剧摄影
是的。赵麟童京剧老生,幼年拜黄 胜芳为师,九岁登台演出《追韩信》。数十年来,他追随周信芳的表演艺术,投师访友,虚心求教,宗麒而不拘泥于麒,按自身条件采各家之长,大胆求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2018年4月28日凌晨2:48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麟童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
2. 京剧摄影艺术照
前门饭店梨园剧场,每天晚上19:00——20:40上演两出,一文一武,不错,标价也不贵,几十元一张票,而且还可以拍化妆,挺有意思的,我拍过几次,可以参见http://blog.sina.com.cn/u/1639105904。
还有就是湖广会馆等也有演出。
3. 杭州 京剧
范钧宏(1916—1986)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原名范学蠡,祖籍杭州,生于北京。在校读书时就酷爱京剧,曾从名师学艺,组班演戏。建国之初加入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1951年调到中国戏曲研究院,投身于戏曲遗产整理和剧本创作。1955年转入中国京剧院,从事剧本创作及创作组织工作。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组组长,中国京剧院文学组组长、编剧。1955年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62年成为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4. 杭州京剧演出信息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一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一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一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三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一时,多以“群玉”二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一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一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一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一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一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一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一人独唱,众人合唱一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一样,同属滩簧腔系。
5. 京剧摄影工作室
影视国粹摄影 在大观园 我去看了 有些贵 呵呵
6. 杭州哪里有拍京剧写真
齐啸云(齐润霖) 京剧净行演员 齐啸云齐啸云,女,京剧净角。原名齐润霖,祖籍浙江杭州,生于天津。出身望族,祖父曾在南方做过清朝的官吏,父亲齐协民在民国时期曾作过报纸主编。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