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
构图的对比法则如下:
1虚实对比构图
在对比法构图中,最为常见的是虚实对比。虚实对比法是通过利用镜头或调整物距的手段将背景或前景进行虚化,将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清晰地表现出来,两者相互对比,便呈现出虚实对比的效果。清晰的主体与虚化的背景做对比的方法,可以使观者的视线很快注意到主体上,常见的虚实对比题材有人像、花卉和昆虫摄影等,这样的画面可以使主体得到更突出的表现,加深观者对主体的印象。
2大小对比构图
大小对比构图的方法常用来突出表现建筑、大海、草原、沙漠和宽瀑布等大面积、大体积的景物。通过摄影器材、摄影角度及景物选取等手段,营造出画面中主体与陪体大小对比的关系,从而达到利用陪体的渺小突出主体宏大的面积或体积的目的。
这种构图的优点在于,在画面中较大的主体与较小的陪体不仅可以使观者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主体上,还可以使观者从较小的陪体上通过推测了解到主体的大概体积,加深对主体的了解。
3远近对比构图
远近对比构图手法最容易表现画面中的空间感和距离感,这是因为画面中的主体、陪体、前景及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非常适合强调主体所处的位置及重要性。较近的主体与较远的陪体或背景使主体非常突出、醒目,在人像及花卉摄影中常使用这种构图手法。
4动静对比构图
呈现在摄影作品中的景物并不能运动,但如果拍摄的是体育摄影的题材,如赛车、赛跑或赛马等,为了真实地反映所拍摄的场景,就要通过运用动静对比的构图手法,使画面中的运动对象呈现出运动特征。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有动态模糊效果或强烈动势的主体或陪体与其他静态的景物做对比,从而使观者感受到画面的动感。
5明暗对比效果
明暗对比构图法是通过单反相机对光影与曝光的控制和调整,使主体、陪体和前景之间的亮度产生差异,从而使主体对象突出的拍摄方法。通常在拍摄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时,可以轻松得到这种明暗对比的效果,如果所拍摄的场景光比不够大,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画面的明暗对比更明显。在拍摄昆虫及花卉等对象时,可以利用明暗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体。
6色彩对比构图
色彩对比构图是利用画面中不同的色彩在人眼中的视觉感受不同而形成对比。色彩对比构图的方法有互补色对比、冷暖色对比等方式。
不同的色彩对比法使人产生的视觉体验也不同,如互补色可以强调主体的地位,冷暖色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等。有关色彩搭配的定义及知识在第14章中会有详细介绍。这种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常见于花卉、静物和风景摄影等,对于突出主体、丰富画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7利用形状进行对比
世间万物均有其独特的形状,在取景时可以在拍摄环境中提取元素,单一表现某些景致的外观形状过于呆板,利用画面中各种线、面组成的形状进行对比,是突出形状元素和整体画面形式感的理想方法。
不同形状的画面元素可以相互对比、衬托,使观者更易于发现主体、意识到主体的存在。在形状元素的选取方面,要注意主体的轮廓是否清晰美观,它们与背景及周围元素的明暗、质地是否有反差。8利用方向进行对比
利用人们对于方向的敏感性,也可以形成对比,这种对比可以从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中寻找,成语“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中实际上就包含了方向的对比感。在实际拍摄时,如果能够捕捉到与马群奔驰的方向相反的马匹,无疑能够使画面充满悬念。
9质感的对比
光滑的质感能够与粗糙的质感形成对比,坚硬的质感能够与柔软的质感形成对比,通过质感之间的对比能够在画面中形成趣味中心点,容易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手表的商业摄影作品中,将光滑的手表放在粗糙的岩石上的原因。
2. 摄影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哪个好
首先得确定,下载的图片确实是动态的,也就是说文件扩展名是.gif格式的。GIF图片插入PPT以后,在编辑状态下,图片是静态的,不会产生动画效果。只有当PPT在播放时,图片才会产生动态。所以能否动起来得看2点,一是要确认图片是动态的,二是要在播放的时候才能看到动态。
3. 摄影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的区别
电影构图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地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构图分为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
主体指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处于中心的地位。陪体是指与主体构成一定的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人或物。环境是围绕着主体与陪体的环境,包括前景与后景两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组合关系构成特定的图形。
4. 静态构图图片
拍视频就设置为16比9,拍静态照片还是4比3优选。
经过多年的磨练,众多的比较,反复的经历,用视频横幅16比9的画面非常适合表现战争的宏伟壮观场面,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之开阔视野的情景。
而4比3的结构,则更适合摄影静态之构图。
5. 动态构图与运动摄影
一般的拍摄手法如下:
1、推镜头指摄影机向被摄物体推近或是用变焦距镜头逐渐拉长焦距,使观众有一个移近被摄物的感觉。
2、拉镜头则和推镜头正相反,造成画面上的被摄物逐渐远离观众视点的感觉。并逐渐扩展视野范围。
3、摇镜头是指摄影机在原位置不变,通过机身的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画面呈现动态构图,产生巡视、环视周围环境事物、揭示动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情绪的艺术效果。
4、移动镜头又称“移动摄影”,将摄影机放在可移动的车辆或升降机上,对被摄物体作各方向移动所拍摄的画面。 几种特殊的摄影方法: 1、变速摄影:在拍摄时使胶片的速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每秒24格的速率。产生“慢动作”和“快动作”的画面效果,在现在的电影中是一种常用的摄影方法。 2、逐格摄影:也称为分格摄影。使用“逐格电动机”驱动摄影机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逐格拍摄。如要表现花开、细胞分裂、日出等。 3、显微摄影:将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影像用电影摄影机拍摄到胶片上。广泛用于微观世界的分析和研究。 4、航空摄影:用航空飞行器对景物进行电影、电视等的摄影方法。
5、水下摄影:将摄影机和人潜入水下进行拍摄的一种摄影法。
6、红外线摄影:用红外线为光源和用红外线胶片的摄影方法。
6. 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 ,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
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现出来。)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
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
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
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 ,应该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不平衡的构图。人物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方向的空间。)
(平衡的构图。)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
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
(平衡的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
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
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二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规旧套。
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
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7. 摄影静物构图
以下是十七中方法:紧凑式构图,留白手法构图,中心式构图,圆形构图,斜线构图,透视牵引线构图,水平线构图,散点式构图,三角形构图,曲线构图,框式构图,黄金分割法构图法,L形构图,垂直线构图,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辐射式构图。这样才更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更充分更完美地展示内容。
8. 动态构图和静态构图相比有哪些特点?
1)、一般序列
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两段式①→‚,三段式①→‚→ƒ
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如一般纪念陵园从入口到纪念碑的程序。但是多数园林具有较复杂的展出程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在此期间还有多次转折,由低潮发展为高潮,接着又经过转折、分散、收缩以至结束。
(2)循环序列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它们各自的特点。
植物园多以职务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如从低等到高等,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从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还有不少植物园因地制宜地创造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形成其特色。
‚动物园一般从低等动物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至鸟类、食草、食肉哺乳动物,乃至灵长类高级动物等等,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病创造出以珍奇动物为主的全园构图中心。
ƒ某些盆景园也有专门的展示序列,如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水石盆景、卫星盆景和根雕艺术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故称其为专类序列。
9. 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的区别与联系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在拉丁语中,构图一词含有结构、联结、组成等意义,对电视摄像构图而言,画面内的视觉形象的谋篇布局及结构安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主体
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画面主体既是反映内容与主题的主要载体,也是画面构图的结构中心。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画面的主体,并通过构图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从而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有能在结构上分清主次、合理构图。
陪体
陪体是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它也是画面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对象,陪体在画面中的出现,目的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
前景
在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前景有时可能是陪体,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后景
后景与前景相对应,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在电视画面中的后景多为环境的组成部分,或是构成生活氛围的实物对象。后景可以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并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
环境
环境是指画面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是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可以表明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帮助刻划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现特定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等。
构图形式
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内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单构图、多构图、肖像构图、风景构图等。根据画面构图形式的外在线形结构的区别,可以将其分为水平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试构图、九宫格式构图、圆形构图、对称构图、非对称构图等。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