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出日落夹角
日出时刻,太阳与地面的夹角是0°/180°,正午时刻,太阳与地面的夹角理论是90°,但这叫正午太阳高度角,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该地的纬度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日落时刻,太阳与地面的夹角是0°/180°。
具体日期不同同一地点太阳照射在地面的角度不同。 具体的纬度位置不同同一时刻太阳照射在地面的角度不同。 所以,不是整个冬天任何地点太阳照射在地面的角度都相同。要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计算比较麻烦,也没有必要计算的那么具体。
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为66°3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26′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度上,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
所以北纬23°26′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至23°26′ S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
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 日出和日落的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又称太阳高度角。
在任何地点,进入晨昏线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低,这时的太阳高度为0°。在正午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高,这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等于90°。一日之内,自日出至正午期间,太阳高度逐渐增高,正午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日落时为0°。
3. 日出日落夹角怎么看
日出时刻,太阳与地面的夹角是0°/180°,正午时刻,太阳与地面的夹角理论是90°,但这叫正午太阳高度角,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该地的纬度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日落时刻,太阳与地面的夹角是0°/180°。
具体日期不同同一地点太阳照射在地面的角度不同。 具体的纬度位置不同同一时刻太阳照射在地面的角度不同。 所以,不是整个冬天任何地点太阳照射在地面的角度都相同。要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
4. 日出 角度
和季节有关。
造成太阳升起方向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轴和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有66度34分的夹角。夏天太阳升起都是在东方偏北一点的地方,而落下都是在西方偏北一点的地方;从夏季到冬季,这个位置会慢慢改变,到了冬天,太阳升起都是在东方偏南一点的地方,而落下也是在西方偏南一点的地方。
5. 日出日落夹角图片
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 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天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赤纬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 纬度用φ表示,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sin h=sin φ sin δ+sin φ cos δ cos t
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零度,正 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 正午时时角为0,以上公式可以简化为:
sin H=sin φ sin δ+sin φ cos δ
其中,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
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sin H=cos(φ-δ)
因此, 对于北半球而言,H=90°-(φ-δ); 对于南半球而方,H=90°-(δ-φ)。
6. 太阳日落角度
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又称太阳高度角。
在任何地点,进入晨昏线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低,这时的太阳高度为0°。在正午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高,这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等于90°。一日之内,自日出至正午期间,太阳高度逐渐增高,正午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日落时为0°。7. 日出日落夹角什么意思
一,我们举三个特例:
(1)假设,日期是春秋分正午,太阳光直射赤道,则可得出结论,两极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度,赤道地区为90度。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则为:90度-当地维度。而又因为是春秋分日,昼夜等长,故在12小时之内,该地的太阳高度,从0度变化到最大高度,然后又变化到0度。
我们仍以赤道上某点为例,该点在六小时内,太阳高度由0度,变化到了90度。将其等分,则可得每小时太阳高度角变化15度。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每小时太阳的高度,要得具体时间,可再次进行分割计算。
(2)极夜现象,范围内太阳高度角为皆0度。
(3)极昼现象,以北半球极昼为例:同一经线圈上正午太阳高度,北纬23.6度,为九十度;北纬66.4度,则有两个度数,小的为90度+23.6度-90度-23.6度=0度,大的为:90度+23.6度-66.4度=47.2度(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北极点为23.6度。由此我们仍可以得到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配合昼长,由(1)可得到最终结果。
以上,我们举了三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例子,来简单介绍计算方法,要具体计算某地,某时间的太阳高度,计算较为繁琐。
二,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太阳高度的计算:
1.我们需要知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复运动,365天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太阳直射点移动了四个23.6度的维度。总共94.4度。作除法可得每天移动近似值为0.258度。三月二十一日,七月二十三(春秋分)这两天可作为分界点,配合日期,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地表某地任意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我们也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具体维度。
2.我们需要知道当地昼长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间
=昼半球所占据的弧/15=(12:00-日出时刻)×2=(12:00+日落时刻)×2
3.得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后,套用(1)可得到结果。
注:
1.如果你想利用日期,经纬度,计算某一地点的日时间,除非特殊地点,否则很难
。
2.斜体内容引自各路大神,侵删
1.日出计算公式: cost=tgδ·tgα (其中α为纬度,δ为该日太阳赤纬)
以6月22日夏至为例,太阳赤纬23°26',东经120度,北纬30度的日出时间计算。 cost=tg23°26' * tg30°=0.25024 则t=75.5082° 化为时间(除以15°)得:5.03388(即5:02,早上5点02分日出)。 当天昼长为(12-5:02)*2=13小时56分。 查《寿星天文历》,日出时刻4:59,昼长14小时04分。
误差分析:《寿星天文历》的日出时刻,指太阳的顶点与地平线相切,另外还有大气折射。所以《寿星天文历》的日出时刻要比上述公式早3、4分钟。昼长要大7、8分钟。
2.从维基百科中摘一个近似公式,可计算太阳的赤纬:
余弦中的角度的单位是角度, N
是一年中的日数,1月1日的日数为1。
比如2月10,则N为31+10=41(一月份为31天)。 代入得:太阳的赤纬为:-14.98度。(南纬14度58分)。
查《寿星天文历》,得到的数据是2015年2月8日22:00,太阳赤纬为了14.98度。 看来用近似公式,有时误差有2天(实际误差可能是1天零几个小时)。
注:
1、公式前面那个23.45度,就是黄赤交角(所谓的北回归线纬度值)。
2、余弦括号里面的360/365,把一年大约当作365天来算,一年太阳走过的角度(指的公转轨道)正好360度。而实际上,一年是365.2422天。
3、至于N+10,实际上是从“冬至”日开始算起的。比如1月1日,差不多是冬至之后的第11天。由于冬至未必是12月22日,这也会造成1天的误差。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