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镜头组合的三种基本关系
推镜头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
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
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是视频拍摄中常用手法之一(“推、拉、摇、移”中的“推”),摄像机镜头与画面逐渐靠近,画面外框逐渐缩小,画面内的景物逐渐放大,使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看到某一布局,这种推镜头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
2. 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
影视作品一个必不可少的制作过程,那就是后期剪辑。标准素材是前提,这里指没有技术错误的素材,通过精良的剪辑往往可以超越预期效果。后期在影片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它关系到影片的最终结果,剪辑是一种句式,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最基本的剪辑技巧和原则。
1.镜头连接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以镜头完成叙述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符合生活逻辑关键是要观众能够理解就好。)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交替组接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一般不会采用两极镜头的直接组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最好的办法是加入一个过渡镜头,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关于不同景别组合镜头带来的蒙太奇句型
剪辑时要注意各种景别镜头的搭配,切不可一两种景别镜头到底,这样会显得镜头很呆板。各种景别镜头的搭配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4.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一般应避免跳轴
因为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会误导观众,混淆其视听。
5.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一般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有的时候,同一场戏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拍,这样可能也会造成前后镜头的光照效果和色调不一致的情况,这样的情况要尽量避免。
7.镜头组接的节奏
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心理难以接受。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激荡人心的场面中,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入戏乃至移情的目的。
8.用好空镜头作为过渡节奏调节
7.声音转场:利用声音先于视频叠加在上一个镜头的末端,可以有效和更平滑的实现过渡效果。
这里简单介绍了一下剪辑的技巧,其实影视艺术不是一个固定死的技巧,亦可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挥,但是我们的后期原则是先深刻熟练已有基本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做长沙都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最有力的,最稳的分队。
3. 镜头关系有哪些
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 “ 反比 ” ,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 “ 正比 ” ,即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焦距调好后,镜头与盖玻片的距离越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下视野(是指在显微镜下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玻片标本的范围)中所看到的物象为真实物象的倒立放大的虚象. 由于低倍物镜的通光量比高倍物镜的通光量大,所以低倍镜下的视野较明亮;而高倍物镜下,虽然放大倍数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小,视野较暗
4. 镜头的两种组合方式是什么
镜头是用很多镜片组成的,这是照相机特有光学原理,没有那么多镜片是不行,对焦距,对清晰度,是靠移动镜片位置而完成的,用一个凸透镜是不能代替的。
5. 镜头组合的三种基本关系是什么
视听语言完整概念
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
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
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2)视听语言的艺术性和文字语言的艺术性都要讲究语言的最小单位组合的艺术性.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是镜头,镜头与镜头的组合是需要艺术修养的;文字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单词,单词与单词的组合也是使用者文字语言艺术修养的体现.但是文字语言的单词,是人类约定俗成的象征符号,这一点不需要文字语言的使用者加入自己的审美眼光;而视听语言中的镜头是千变万化的,并非固定不变的.
6. 镜头的组合排列
单反镜头应该怎么搭配?这个问题确实困扰很多人,但总的来说拿到相机联系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回到这个问题,单反镜头怎么搭配?那再问出这个问题之前,自己是否清楚,自己打算拍什么?或者说买这架相机时,为什么买?只有清楚自己拍什么,要什么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答案了,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提到很多人这个问题再拍一段时间以后,就解决了的原因。
2010年我刚入门的时候,也是问了很多人,选择佳能还是尼康。最终入了泥坑!当时拿着D3000+18-55 每周末都出门一通狂拍。题外话,18-55的套机头,好歹人家尼康给了一个银圈,成像效果还是可圈可点。拍了1,2个月之后,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定焦了,于是入手了小痰盂标头,50 1.8d。后来换了全幅,又换了无反。但是镜头其实最常用的还是那一两支,因为通常个人拍照习惯和环境已经形成,除非尝试另外一种风格。比如说人像跳风光,摄影跳vlog。
日常使用的话,建议可以考虑16-35这类的广角变焦作为挂机,然后50,85,这类的定焦头作为拍人或者写真小品这些,当然如果户外拍写真这些70-200或者105e这种镜头都要上了。但是回归到本质,还需要看题主,具体自己日常拍些什么。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到你。
附图有D3000+18-55的头拍的,有D600+大小三元和残幅头拍的,有Z6+标头拍的,除了2张图片到处有附加信息之外,其他的大家猜猜。
7. 镜头的两种组合方式是什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两个摄像头的焦距不相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需通过非数码变焦的方式就可以拍摄距离较远的物体,并且实现物体放大的效果。
双摄像头系统还可以实现更加流畅的缩放变焦,比如说在录影时会采取数码变焦加切换镜头这样混合的方法,以此来达到更自然的效果。
拓展资料:
双摄像头介绍:
目前的双摄分三种:
黑白+彩色组合,黑白的摄像头负责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能够让手机拍照的效果更加出色。
彩色+彩色组合,是现在大多数手机采用的双摄组合,两个摄像头同时拍照,不仅能记录物体的景深数据,还能有双倍的进光量。
广角+长焦的组合,目前的OPPO手机也采用的是这种搭配方式。
双摄优点:
双摄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能有出色的背景虚化效果,能够将背景虚化掉,凸显出主体。
双摄像头弊端:
比如,很多手机支持背景虚化功能,但如果人物主体不在一个平面,那保持清晰的只有一部分人物,另一部分被虚化了。还有在拍摄风景时,也经常把风景拍虚,不智能。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